2007-04-25

Simona

最近因為要做展覽的作業讓我認識了新同學,她叫Simona,來自捷克。第一次見到她就覺得是一個很認真的女孩。之後教授跟我說,有問題都可以去問她,她對於學校裡的東西很了解。真的,接觸過後,她真的做事相當認真,對於專業的東西也很充實,其他學生要用機器,或是不懂的東西都會請教她。

這幾天都是跟她一起在學校,我跟她做的作品所用機器相同,所以就在旁邊。而且有一些東西是在台灣就已經會有的習慣,她都會很客氣的問我,為何要這樣做,有時她還會去比較其中的好跟壞。相當有趣的一個女生。昨天我將織好的試片拆了下來,她問我為何要用這組織下去織作,她覺得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行性。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麼有趣的學習互動。在台灣,我的同學或是朋友看到作品都會直接說「好美喔!」「好怪喔!」「這可以拿來做衣服!」「這能幹啥?」等等的一些回答。大多都會有這樣的反應,連自己本身也差不多。Simona跟我說有什麼可行性時,第一時間我嚇一跳,她以為我聽不清楚,又說了一次,等我回過神跟她討論完後,突然覺得這就是成長,一種同學與同學間的互相學習,感覺真的很好。我的東西不再只是我自己的感覺,而是有人會反問你「還有什麼形式可以!」這真的很棒。她說我在一些小地方都會注意到,覺得那可以讓作品看起來更美、更精緻些;她又說,很多東西都是之前沒有注意到,突然看到我用這樣的效果,她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感覺很高興(她跟我說這個的時候我還在想是什麼意思,外文有很多意思跟中文真的差很多)。

那一天又跟她說到織紋組織的東西,結果她說了一堆東西,我突然很尷尬的跟她說:「Simona,對不起,妳說的很多東西我都不知道它德文的意思,太多專業的單字我都不懂,尤其是織紋的東西!非常抱歉!」結果她跟我說:「沒關係!我有資料,明天你會來學校嗎?還是哪天會來,我帶給你,你可以去影印或是去書局看可不可以買到!」真的相當感動。隔天她真的帶了很多資料給我看,有一本1951年出的織紋書,她說是在一間很舊的書局裡發現的,這本書被丟在牆角,現在已經絕版了,不知道亞馬遜網站(Amazon)有沒有在賣新版的,還說她要去問那個教織紋的老師可不可以幫我去問。

在這系上會跟我說話的都是那幾個一起上研究所課程的人,他們都很客氣,跟我說話時也會放慢速度,有幾個更會解釋我聽不懂得字給我了解。這次做這個展覽真的很棒,雖然很累,但是可以很快跟同學們認識更深一些;我想,這是所長的一片心意,她也知道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,要打進奧國學生的生活圈很難,當我們說完一句話時,人家都不知已經說到哪裡去了,更別說在那繼續聽你「我我我的...」想不出要用哪個字來說。

這幾天還觀察到一件事情。系上大學部的幾個女生似乎很煩人,不曉得是大多數的女生都這樣還是只有那幾個。奧地利很多女生都會覺得你就是要讓她,所以態度有時都相當不好,例如在學校做東西擋到他們,她會直接將你推開,連對不起借過也不會說。那幾個一進工作室就大剌剌的問Simona他們可不可以使用提花機,Simona跟他們說,這機器現在要做展覽作品用,下星期一會開始,要使用機器得等到五月中後,而且可以一直用到六月底。結果那群女孩就刮刮刮的說,那他們現在立即整經線、穿線,隔天馬上織,因為他們覺得到下星期一還有好多天可以用,機器也空在那裡。然後就又逼Simona去幫他們找線,又叫她教他們整經線,搞得她相當頭痛,只能對我做出一付很無奈的表情。當時是中午12:30左右,他們在工作室已經將自己的午餐吃完,就在那閒聊等一個跟我跑來跑去的餓肚子女孩,完全不體諒別人。我很看不過去,跟Simona說,先去吃飯吧,已經中午了!她說,還是先教他們用一用吧!他們不會用那些東西。就這樣她就消失在那群很吵的女生之中。我因為要上網訂線材,也就離開了。替她生氣!

跟Simona去找所長問材料時,所長跟我說,Simona可不可以去台灣當交換學生?她覺得她可以去接觸不一樣的東西。我也很希望她到台灣學習,以她認真的態度一定可以在老師身上挖到很多東西的...


p.s傍晚六點多,Simona很緊張的打電話問我借我的書有沒有在我這,我跟她說有,我拿去影印了,她鬆了一口氣,以為是那群女孩拿走了。要離開前忘了再次跟她說書我拿去影印,自以為她知道,害她擔心,很對不起。而且她說才剛從學校離開,那群女孩用到六點。聲音聽的出來很累。每個地方都有一樣惱人的學生在..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