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一些書,于美人、蔡康永說話相關的書,還有「德語課」(當然他跟德語課沒有關係。),「德語課」剛看,沒看多少,幾頁而已,可是就發現它不適合當枕邊書,會越看越被它吸引,一直看下去,周公也就撲蝶去,不想睡了。
最近也收到朋友從美國寄來的,她姊姊寫的書,跟新聞工作看到的一些事情有關的內容,我很喜歡,但還沒看,還在排隊。
對於那兩本有關「說話」的書,其實還不錯,我發現,那內容不是只有「教」我怎樣說話,也讓我「看」到別人怎樣說話。但當看到別人一直在做你自己已經改正的點時,有時候會很厭煩!
幾年前,我發現自己有時候說話很誇張,我承認自己這一個壞毛病,有一天我突然警覺到自己說話竟然這樣的浮誇。
那天好像我跟朋友在聊哪間店裡面賣的東西好不好吃之類的事情,其實他說的那間店我並沒去吃過,只是聽家人說去吃過還不錯,結果我就將它「借」來說我去過。很糟糕!當時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樣說,其實我可以直接跟他說:「我家人去吃過,還不錯!」但我並沒有這樣做,而是直接跟他說:「我去過!還不錯!」本能反應就脫口而出了。事後真的很懊悔,這樣說話有什麼意義!?
等之後我痛定決心改掉這毛病,真的改掉,警惕自己說話要多考慮別人,之前那件事只是不痛不養的閒聊,如果真的是有關於他人安危的話,這樣我會內疚一輩子!可是當我跟別人見面聊天時,漸漸的會開始去注意別人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有這毛病,當然,我不會去搓破或是去跟朋友規勸,我沒有那權力,每個人有自己的作法,我們沒有權力去干預他人。
我發現其實很多人也都會這樣,這或許就是一種想要取得別人的「信任」,如果說「別人去過」就會比「自己去過」來的沒有說服力。可是有時候我發現,我不喜歡聽太多這樣的事情,久了,其實會令人厭惡,開始懷疑這人說話為何這樣的「不切實際」,漸漸的就不太想要聽到他們說到這樣的範圍裡去。
每個人真的都有自己會犯的毛病。
我在一些句子上作了小小的改變,例如。
「我『叫』他去拿!」這樣的句子很明顯有一點命令人,朋友之間當然是OK的,但我覺得,如果我說:「我『請』他去拿!」這樣是不是就會好很多,當然別人是不會發現我動了一個字的價值在哪裡,但對於自己來說,我是客氣的,不管對誰,現在我跟別人說話都是客氣的。或許有人真的會感受到,如果因為我說了這樣的一個「客氣」的字,可以讓他開心,那就值得了!
漸漸的覺得,說出來的話就是代表這一個人,有人說話很粗魯但很幽默,這是好的,不傷害任何人,有幽默就可以帶給別人快樂。有人說話很不友善,加上他的嘴臉,會讓人想打他,不管他是不是想要客氣的。而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很受歡迎,說話就忘了要注意,常常說著說著就開始顯現不耐煩,然後偶爾自己為幽默的冒出一些句子掩蓋之前的態度,但是久了,就是會被看穿!
為何我要寫這東西?是呀!為何?因為我看到了一些什麼…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