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3-20

走路

最近愛上了去上德文課,雖然要去上課前心理還會有點掙扎,那一點點的「惰性」在上了一整天課或是班之後悄悄的會跑出來!

當然我不是去跟人家上什麼高級班,我沒那能力、也不想,那對目前來說沒有用,等級的問題我其實一直搞不懂:

假如,你缺這樣東西,但不想去面對,而用一個指標性的東西來壓住它,這樣好像一點意義都沒有!?

老問題又出現,當然我曉得有「壓力」才有成長,可是,很實際的!你自己有幾兩重自己最清楚!決定去報名上課之前,一位朋友問我:「你應該可以去上更高階的班級,為何不去上?」語氣帶著一種我說不上來的意味深遠。但其實,我更想問他:「你自己缺什麼就去做什麼,自己做決定,沒必要去詢問別人『為何不?』!也不要來問我為什麼不!」

說實在的,這讓我感覺很不舒服,「我的事情我自己知道要怎樣去做,為何要來告訴我要怎樣做,或是建議性的要我怎樣做。」基本上,我並沒有將這問題拋出去,就代表我沒有這問題,似乎也不需要幫我預設一種立場----「你需要人家的建議!」

德文課很有趣,同學也很有趣,我們班上大多是為了考試來上的人,想要在奧地利拿居留需要拿到B2的德文等級,難嗎?其實,如果你有想要學這語言,又肯花一點點心思下去,這等級很低。

這課對我來說其實不吃力,只是一種「複習」。以前在台灣上過很多文法,所以對我來說真的就是一種將以前的記憶拉回來,甚至是一種將自己忘記的或是錯誤的東西矯正。人都有懶性!有時候錯了自己卻不知道,再一次的學習之後,我發現自己有一些東西真的錯的有點離譜,但卻不曉得!加上寫作方面,很多陳訴也無法那麼到位,但跟現在的同學相較之下,自己的程度是有比較高一點,也有很多的上課情事讓我回味無窮。

以前在台灣上德文課時,常看不太懂文法,新文法一出現,就有點傻了,如果再將這文法套到口語,那只能說「一陣慌亂」!

像今天上代名詞,代名詞又要牽涉到受詞,又要牽涉到時態,所以很多人就是「糊里糊塗」,說這很不為過。以前上課,老師硬生生的要在剛學新文法時馬上用嘴巴立即造句說出來,對學生來說,就是一種驚嚇!假如單字又背不夠多,卻又急著想要表達,那種幾近抓狂的情形比比皆是。

在維也納上課時,老師也是要大家用新文法說自己前一天做了什麼。一位同學其實程度不是很跟的上,但前一天他是遇到趣事,他很想將這些事情說的很清楚,因為他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前一天他遇到的快樂,但又懊悔自己單字量不夠多,形容事件無法那麼的生動而自己坐在位子上生悶氣。

是呀!假如我們懂他的語言,那他有多開心,說幾個字就可以表達的到位,他自己又溫習一次前一天的樂趣,也讓大家參與了他的快樂!但很可惜,現實就是這麼殘忍,他必須要用「另一個語言」來闡述,結果就是令他不高興。

現在這班級有時候也會發生這劇碼,當然我非常能體會。很多時候跟奧地利朋友說事情時,我常覺得自己為何這麼笨,很多單字明明就背過但在需要他的時刻跑去睡了覺,一種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窘境就晾在那裡,雖然漸漸的也可以用句子去形容那些東西,但感覺「氣」就弱掉了!

好好享受這氛圍,說實在的,這比看專業的理論書簡單好幾千倍呀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