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星期跑去維也納三天,原本計畫只留兩天,但發生了一些事情,又延了一天。
還記得之前提過在維也納上德文認識的“明明阿姨“嗎?好媽媽、好阿姨,還有她的好爸爸“爺爺“、女兒。阿姨開了一間新店,在維也納科技大學旁邊,中午是Buffe吃到飽,晚上則是一般南洋式餐廳。這家店是跟人家合資,一位馬來西亞華僑,據說是學建築的,後來覺得建築好像沒有什麼好發展的,跑去跟一些藝術家鬼混在一起,成天就是辦展覽、找藝術家聊天,還一直窩在大陸不回奧地利,所以店就丟給阿姨管理。過份的是合夥人找了她的二姊來“監督”,一直在店裡碎碎念一些奇怪的事情,例如:哪間商店洋蔥五公斤只要一塊錢、豆子剥了沒....。變成工人管老闆,但那二姐不行工作,她在奧地利沒有工作證,所以更像老闆般的在還沒營業時間時在店裡發號命令,等開始營業,衣服穿了就走了。但或許換另一個方向想一想,他姊姊應該也是不想讓自己弟弟的店虧錢吧?唯一想到的理由。如果是這樣,她說話時態度更應該和緩一些才是,誰會想要店虧錢。那合夥人也很奇怪,據說常自命清高不聽別人的規勸,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生意不好怪阿姨,不喜歡店裡顏色一點都不用商量自己就找了親戚來亂搞,所有錢都要給自己親人賺,吸別人的血飽自己的囊。據說這家店以前在維也納生意相當好,整間店裡充滿道地南洋風,樹林、陰暗、靡靡之音,一堆藝術家窩在這裡不想離去;有一次,一位越南的畫家跟那合夥人說,有賺點錢應該將店裡翻修一下,所以就改了,一改,生意就壞掉了,那些藝術家覺得這裡變成沒特色的地方,來之也就無味。
就這樣阿姨變成了全職人員。掃地、開門、用菜、買菜、跟客人點菜、送餐點、結帳、當會計....等等,幾乎所有的事情。在她家住的這兩天,就是看她帶著疲憊沒睡飽的臉忙進忙出,一下用女兒上課的東西、一下準備早餐給大家吃、又要煩惱餐廳要做點裝飾的東西、又要煩惱客人量不夠,一堆東西,令人替她感到同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