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第一次在奧地利掛急診,陪一位女性友人去,她右半邊腹腔會痛,痛到連多說話都不行,實際位置在哪裡也很難說,是一小片的區域。
出門前我開始緊張,沒有去過大醫院,又是急診,感覺很恐怖,如果醫生是個老伯伯我會更緊張。
到醫院後在服務台前,以為那邊是要掛急診的地方,結果不是,服務的先生指了指一個不見內部的門,說要到那裡去,他那裡不是登記看醫生的地方。進去後一個半圓型的櫃檯,裡面有兩位服務人員,應該都是護士,她先詢問身體狀況,然後幫病人掛門診,真的是依照病人當時的情形下去判別該看哪種醫生。問了問之後,又填了一些基本資料,然後很好心的寫了一張單子,告訴我們該往哪裡走。
第一關過後,讓我比較不那麼緊張。
搭電梯上樓,然後到一個部門,一進去就有一位大姐迎了出來,非常親切笑笑的大聲打招呼、握手,然後醫生也從後面跑出來,笑的很開心的打招呼、握手,又請我這陪伴看病的人一起進去診療間,然後說可以坐在他的辦公桌前等候。
等我那朋友躺在超音波床上時,真是讓我發慌,醫生開始問一些她的病症,還好她還可以說一些,然後醫生走回他的辦公桌前,開始寫些診療紀錄,那位大姐突然問我:「她有懷孕嗎?」我愣了一下說:「沒有!」大姐笑的很開心,我想她應該是把我的女性友人當成我女朋友了。
醫生說:「她這是細菌經由尿液感染。」基本上我沒背過尿液跟細菌這個字,我傻傻的問醫生這是病的名稱嗎?他笑笑的跟我說:「你的母語是哪種?」我很不好意思的說:「中文。」然後又立即澄清說:「我很怕來醫院,因為都是一些專業用語。」醫生說:「不用擔心,不難,我翻譯給你看。」然後他就在一個翻譯網站上翻譯了兩個字,還問說看不看的懂網站上翻出來的東西,我猛點頭。然後我問他:「她有需要留下來嗎?還是只要吃藥?多久要再回診一次?」醫生笑笑的說:「不用,她只要吃藥就可以了,一、兩個星期之後可以去一般的家醫診所回診,不用再到大醫院,如果她回家這幾天又痛的受不了要立即回來,不然,只要再去一般診所看就行了。」然後又很細心的說有哪些藥,有的沒的。
醫生在跟我說話時,大姐已經幫我那位朋友做完一些診療的事情,然後很有精神的說:「尿尿在你們國家該怎麼說?」我朋友說:「在台灣叫做尿尿。」(前面是德文的尿尿,後面是中文的尿尿)結果,醫生一聽到台灣,很大聲的驚呼說:「是台灣呀!」然後我跟他說:「對呀!我們從台灣來的!她是我女同事。」(德文的女朋友跟女性的朋友不是很好分,所以都用女同事來稱呼女性友人。)他有點尷尬不好意思的說:「台灣跟中國是不一樣的,那你剛剛看的懂那個字嗎?他們的字難嗎?」我笑笑的說:「我懂呀!但我們的比較難!呵呵。」然後他跟大姐笑的超開心的,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。
要離開前,他們又交代要去跟櫃台要一張星期天有開門的藥局,才知道哪一家最近。其實他們兩個是嘰嘰喳喳的討論星期天哪家會開的藥局離他們最近,最後才說去跟櫃檯拿資料好了。我想假如他們剛好要下班,有可能會把我們塞進車子直接帶我們去買藥。
我們要離開時,兩位醫生,很興高采烈的送我們到門口,然後很用力的跟我們握手,也祝我那朋友早日康復!又問再見的中文叫什麼。然後前腳一走,大姐後腳就在那跟醫生炫耀剛剛學到的中文「再見」「尿尿」然後大叫:「好難呀~~!」
很有趣的假日急診室。我的緊張在醫生跟我說話的時候突然全沒了,因為泌尿科(Urologie)醫生太有趣了(後來查字典才知道那是泌尿科。)。
醫生是助理醫生,而且是博士,看起來是一個差不多27、8歲的小夥子,他的名牌上寫的很清楚他的頭銜;大姐的名牌我沒看到,但我想,她的來頭應該也不簡單,兩個可以在「修女醫院」(Schwester Krankenhaus)上班,應該很有實力。這家醫院很有趣,它是一大棟的建築,右邊是「修士醫院」(Bruder Krankenhaus),左邊是「修女醫院」(Schwester Krankenhaus),然後在醫院裡找那麼多漂亮的女醫生、女護士,還有帥醫生跟帥護士,這對修女跟修士來說是一項很大的修行。
阿彌陀佛!
也祝我那朋友早日康復!
1 則留言:
在路上都看不到帥哥美女,原來都去了醫院,真讓人粉為難ㄝ~~~行程總不能改參觀醫院吧,唉唉~~~~
張貼留言